1983年,济南与歌山正式结为友好城市的仪式上,现场宾客如云,氛围温馨而和谐。大家互相举杯,笑容满面,气氛融洽,尽管往日的战争阴影依旧存在,但此刻,那些曾经的隔阂似乎在这欢乐的时光中悄然消融。
在人群中,一位老者坐在宴会厅的一角,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微笑,静静地注视着周围的交流与欢笑。虽然他只是静静地坐着,但不时有媒体记者走过来询问他的身份。老人简洁地回应:“我只是一名普通医生。”然而,他并未察觉,这个曾隐藏了数十年的身份已经被媒体揭示出来。仪式结束后,他回到家中,却见到女儿正坐在沙发上,手里捏着一份报纸,目光凝视着他。
“爸,你真的是侵华日军吗?”女儿把报纸推到他面前,直截了当地问道。
展开剩余87%老人脸上没有丝毫慌张,沉着地回答:“曾经是。”他拿起报纸,眼神微微一沉,看着上面大篇幅报道他曾是“侵华日军”,并推动济南与歌山建立友好城市的事宜,他叹了口气,说:“不过,我也不过是个逃兵罢了。”
女儿震惊得无法言语,眼中满是困惑和震撼——父亲不仅曾是侵华日军的一员,而且还逃跑了?为何选择逃亡?为何不回到日本?一连串的问题涌上心头。老人沉默片刻,终于缓缓开口,讲述起了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。
山崎宏,生于1908年,来自日本冈山县。自幼立志成为一名医生的他,考入医学院后,命运却给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。1937年,日本全面对华发动侵略战争,国内掀起了一股征兵潮。日本政府要求每家每户必须提供一名男性征兵,否则全家将遭遇严厉惩罚。29岁的山崎宏,也在这样的背景下,被迫应征入伍。曾经满怀治病救人理想的年轻人,不得不拿起枪械,走上了血腥的战场。
年轻的山崎宏从未想象过战争的残酷,尤其是当他亲眼目睹同胞化身为恶魔般的屠夫,烧杀抢掠,妇女被肆意凌辱。他逐渐意识到,这不仅是一次所谓的“伟大解放”,而是赤裸裸的侵略与屠杀。1937年8月5日,山崎宏所在的赤柴部队围攻府君庙,随后对附近的一个乡村进行了残酷的屠杀,36名村民惨死,妇女遭遇非人折磨。山崎宏无能为力,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山崎宏逐渐看清了这场战争的真正面目。他试图阻止同伴的暴行,却每次都被视为疯子,遭到冷落和嘲笑。直到他亲眼目睹几个日军士兵冷血地掐死尚在襁褓中的婴儿,山崎宏再也无法忍受,拼命上前制止,却换来的是残忍的围殴。
那一刻,山崎宏决定逃离这片血腥的战场,这不是所谓的“大东亚共荣圈”,而是彻头彻尾的侵略与屠杀。虽然他在军队服役已半年多,但从未开过一枪。他始终认为,自己的手应该用来救死扶伤,而不是拿来夺去他人的生命。于是,某个夜晚,在守卫松懈之际,山崎宏偷偷逃离了部队,踏上了生死未卜的逃亡之路。
山崎宏知道,从那一刻起,他成为了逃兵。若被抓回,等待他的只有死亡的命运。他不敢停歇,直至天色微亮,确信没有追兵后才稍作休息。然而,由于匆忙逃离,他没有带足衣物和财物,身着军装,身无分文,身处陌生的中国,孤立无援。
他饿着肚子,隐匿在人群中,躲避着中国百姓的指责与敌视。四天后,他终于因饥饿和体力透支晕倒在一条小路上。幸运的是,一对中国夫妻路过,发现了他。虽然山崎宏以为中国百姓会对所有日本人心生仇恨,但这对夫妻毫不犹豫地将他救回家,给他食物、衣物,并为他提供了继续逃亡的物资。
这对夫妻的善良和无私,深深触动了山崎宏。他心里明白,自己不该是战争的罪魁祸首,自己不是侵略者,而是受害者。心中积压的愧疚与自责如沉重的石块压在胸口,他决定继续逃亡,前往山东,那是最接近日本的地方,或许可以从那里乘船回国。
然而,逃亡之路远比山崎宏想象的要艰难。途中,他遇到了其他难民,虽然语言不通,他只能假装聋哑,借此避开可能的怀疑。走过河北、河南、山东,他亲眼见证了战争的惨烈,日军扫荡后的废墟与死城。曾经以自己是日本人为荣的他,在这片土地上,看着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,渐渐感到羞愧。
最终,山崎宏来到了济南,然而,他身上所剩无几的银两,让他无力继续向前。他决定暂时停下脚步,在济南寻找工作。济南的铁路局当时已由日本人控制,山崎宏谎称自己是日本侨民,并以流利的日语与日本风情博得信任,顺利获得了仓管的工作。
在铁路局的日子里,山崎宏目睹了日本人对中国工人的压榨与虐待。工人们被迫从事艰苦劳动,薪水被克扣,三餐不定,身体不堪重负。山崎宏心如刀绞,但他仍尽力为工人们提供帮助,偷偷送食物,给受伤的工人送药。他的善行渐渐被工人们察觉,也让他们感到他与其他日本人不同。
然而,最终由于物资清点的差错,山崎宏被怀疑,虽然他始终坚持否认,但依旧被逐出铁路局。虽然失去了工作,山崎宏赢得了工人们的敬重。此后,他在济南安顿下来,继续行医。
战争结束后,山崎宏已经没有了回日本的渴望。他选择了留在中国,为自己曾经的错误赎罪。1945年,日本战败,山崎宏却不再想返回故乡,他开设了自己的私人诊所,且始终坚持对贫苦百姓免费治病。
这些年来,山崎宏深耕医术,用自己的双手治愈了无数病人,也逐渐赢得了中国百姓的尊敬和信任。即便在面对儿童称呼自己为“鬼子医生”的时候,他也总是微笑应对。
1972年,中日邦交正常化,但山崎宏仍感受到两国人民之间深深的隔阂。他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,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。为此,他写信给日本首相,提出了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想法。然而,首相的回应却冷冰冰地写着:“大道无门”。山崎宏顿时领悟,既然大路行不通,也许小路能让他们达成心愿。
1976年,山崎宏请了几个月假期,回到日本探亲。短短三个月,他便回到济南,带回了大量医学资料,并将其捐赠给图书馆。凭借自己在两国之间的奔波,济南与歌山最终在1983年正式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。
山崎宏始终未曾忘记自己曾是“逃兵”一事。尽管他的过去已经被揭开,但他的一生在中国的奉献和努力,让人们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。
2003年,山崎宏因病住院,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,他决定将遗体
发布于:天津市正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